白露 | 秋高气爽 玉露生凉
【物候现象】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各种鸟类开始贮存过冬的食物。
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而南方的玄鸟也飞归北方,各类鸟儿都开始储食御冬。
【历史渊源】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
三候·群鸟养羞: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
【白露养生】
白露节气勿露身: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正是说明这个道理。
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多食滋阴润燥之品。度过炎夏之后,人们开始为进入冬季御寒而开始进补,但进补切不可滥补,要根据气候特点,因人而异选择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