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33-6222

首页 滇池人家动态

春城老百家告诉你不知道的那些关于米线的传说

2020-10-08 23:29:00 

米线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在全国大多地区都十分普遍。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想吃随时就到街边米线店里吃上一碗,或是拿出家里常备的米线原料,在厨房里捣鼓一番,不到十分钟就能做出一碗热气腾腾的家常米线。
米线的吃法数不胜数,各个地方的口味也各不相同。其中最有名的吃法,一定是过桥米线了。据说过桥米线的发源地是云南蒙自,同时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故事就发生在诗画般的滇南蒙自。

相传在城外的南湖,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仅有亭台楼阁,而且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宜人,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

明末清初时,有个杨姓书生就成日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所以妻子每次从家走很远的路,经过一座桥把饭送到这里。
故事到这里分为几个版本,都离不开温暖的爱情和美味的米线。

版本一

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他的妻子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
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在一旁看书。遂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是烫的,揭开盖子发现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佳,于是把热量封存在汤内。
从此以后其妻就用这种方法保温,将米线、蔬菜和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给丈夫送去。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件事情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名声不胫而走。

版本二

秀才贤慧勤劳的妻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但等到了岛上时,米线已经凉了。
后来一次送鸡汤的时候,妻子偶然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吃时再放佐料和米线,还能更加爽口。

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
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版本三

传说书生喜欢游历山水,不愿下工夫读书。
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斥责书生“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书生听了深感羞愧,就在湖心亭独居苦读,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妻子很心疼,于是宰鸡煨汤,准备给书生送米线当做早餐。
年幼的儿子顽皮,将肉片放到汤中,妻子立即将肉片捞起,发现肉已熟了,且味道鲜美。索性就把米线、肉片倒入汤罐,提着送往书斋。
路途中因操劳过度,晕倒在南湖的桥上,书生闻讯赶来,书生感动地在桥上接过罐,发现汤面已被浮油所罩,不见热气,汤罐却灼热烫手,遂给此膳取名为过桥米线。

从此,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声誉日著,享誉海内外,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