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很多常见的简便主食基本是羊肉、鸡肉、焖肉和米线、面条、饵丝的笛卡尔乘方。其中米线作为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食物在食品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可高雅的被十多个盘子装的配菜众星拱月摆在高脚桌子上,也可随意盛在缺口粗瓷碗里,两种我都吃过,更偏爱后一种
一碗白白的米线,一小堆乌鸡肉,猪血带着微辣的汤汁飘散在清澈的鸡汤里,小葱花碧绿碧绿,加一勺蒜泥一点醋。飘着冷雨的七月末早晨,因为感冒略微丧失了味觉,吃这一切都觉得有种朦胧的失真感,直到身上渐渐热起来,鼻尖冒出汗珠,才把人拉回现实,大口喝掉整碗汤以表达崇高敬意,出门又是清醒的社会人。
园西路尽头的蒸饵丝是一个暗号,谁想吃蒸饵丝,指的必定是这家,大概吃了三年。
考试周晚上十点,背书背饿了,吃卤味伤胃,小份蒸饵丝就是绝佳选项;点不起外卖的月末、下雨的傍晚,出门去哪都觉得远,出宿舍过马路就能买到的蒸饵丝是个好选择。它就是我们不知道吃啥时候的指路明灯。
大叔是个奇人,每天都笑呵呵的,嘴上和你耍着贫还不耽误手法极快的做饵丝。饵丝面条都放在一个大蒸笼里,大份小份用不一样的盒子装,少而精的几种调料就摆在手边,大叔盛出来饵丝放盒子里“量一量”,然后扔进小盆放调料,动作相当娴熟潇洒,时不时会和我说两句话,然后竖起一只耳朵听着别的同学要什么调料。饵丝做好就递给他老婆,阿姨加一双筷子再打包。
饵丝的整体味道偏寡淡,小磨会同时买一份炸洋芋配合着吃。炸洋芋的佐料放的相当给力,厚厚一层红油铺在最底下,一半洋芋倒进饵丝盒子拌着吃,另一半洋芋单独吃,口感丰富鲜辣。
三年里蒸饵丝涨了一块钱,当时觉得世事变幻。风闻老板一天能卖出去四千份饵丝,虽然做着普通的小摊生意但其实很有钱,还在昆明买了房。有时候晚上十一点多经过小店,他和隔壁炸鸡柳老板一起翘着脚谈笑,园西路没有夜生活,大部分店这时候都关门了,大叔还在
![](/Mobile/UploadFiles/FCK/HTTPImg/20211018075331264.jpg_280.jpg)